![]() Daihatsu Coo一上市即以獨特、俏皮的造型設計吸引許多年輕族群入主,但這群喜歡求新求變的車主們又豈會滿足于制服般的原廠外觀?就像此次集結的五部Coo便以不同風格來展現各自的玩酷方式! 換上大尺碼鋁圈是增加視覺張力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閃亮的拋光式樣更是營造日式VIP風格的不二法門。在先前試駕Coo這部視覺系小車時,其以多道弧線點綴出活潑造型的外觀設計手法便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方正的車身輪廓更大大有別于時下流行的圓潤線條。不過對于講究個人風格的車主而言,無論再獨特的原廠外觀造型遲早都還是會有在路上跟別人「撞」車的一天,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透過各式各樣的改裝物品來打造自己的調調! 雖未加裝夸張的空力套件,但透過后視鏡LED方向燈、附LED照明燈的鍍鉻車門把手、碳纖維窗框飾板及尾翼等細部點綴,外觀精致度仍有顯著提升。首先,直接換裝大尺碼鋁圈絕對是最快、效果也最顯著的方式,因此我們可看到大部分走視覺系改裝路線的車主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標準日式VIP風格的拋光式樣鋁圈,其尺寸則由原廠的15寸升級為16~17寸設定,應能于視覺效果及油耗表現中求取一個不錯的平衡點,其中一部并進一步換上短彈簧,使輪拱幾乎與胎面貼齊,車身也更為低趴。 出自Greddy之手的機械增壓套件完裝度相當高,車主還另行加裝壓力表及大口徑排氣尾段,隱約散發(fā)出不同于原廠車型的性能味。由于目前尚未有廠商自行開發(fā)、或引進日規(guī)外觀套件,因此除限制最少的鋁圈外,只能再另行加裝內嵌式晴雨窗、后視鏡LED方向燈、鍍鉻車門把手(附LED照明燈設計)、B柱碳纖維窗框飾板及原廠式樣大型尾翼等細部項目,變化度略有不足。內飾部分則因多數車主均已十分滿意,故全數維持原廠式樣。附帶一提,就算在日本當地,Coo的人氣還是遠遠不足雙生兄弟Toyota bB,連帶也影響到改裝套件的豐富度,再加上兩者在頭燈、發(fā)動機蓋等部分并不相同,前保桿等相關部分也無法直接流用,因此想要來個愛車大改造的車主可得多花點腦筋了!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部黑色Coo,雖然外觀乍看之下相對低調許多,實際上腹內卻已植入Greddy出品的機械增壓套件。迫不及得地掀開發(fā)動機蓋仔細端詳一番,機械增壓本體整齊地安置于發(fā)動機后方,若非顯眼的藍色進氣管線及一旁斗大的香菇頭,極高的完整度或許還會讓人誤認為原廠發(fā)動機室規(guī)劃便是如此。為掌握機械增壓的工作狀況,車主還另行于方向盤后方加裝同樣出自Greddy之手的增壓表。 原本即十分扎實的底盤部分強化幅度不大,僅換裝短彈簧及15寸輕量鋁圈便足以對應其動力輸出。在征得車主同意后,我們趁著拍攝動態(tài)照片的同時進行短暫試駕體驗。一發(fā)動發(fā)動機,低沉渾厚的運轉聲浪便由車尾的大口徑排氣尾管傳來,輕踩油門起步,靈敏充沛的扭力輸出便與原廠輕柔的加速力道明顯不同,幾次全油門沖刺甚至還有清楚的貼背感。由于此車才剛施工完成、尚未經過馬力機實測,因此我們不能確切判斷其動力提升數據,不過就實際感受而言,至少應有20~30hp的成長幅度。此外,本車底盤部分也有相對應的強化,在換上Rays 15寸輕量化六輻鋁圈、減震筒及短彈簧后,不僅車高降低到少于兩指幅的距離,轉向反應和行路穩(wěn)定度都有明顯進步,更出乎意料的是剎車效果不但沒有因此顯得力不從心,反倒前段制動力道涌現更為直接,也讓車主在短時間內毋須再進行剎車系統(tǒng)的升級。借著此次機會,除了讓我們見識到Coo在外觀造型的高可塑性,扎實的底盤基礎更擁有相當程度的動力升級空間,要往何種方向發(fā)展,端看車主喜好而定! 盡管改裝套件的豐富度不如血緣關系濃厚的日規(guī)bB或國產Yaris,不過在大尺碼拋光鋁圈及鍍鉻車門把手等簡單的基礎改裝后,外觀精致度亦非原廠式樣可比,我們也期待能有廠商開發(fā)相關改裝物品,讓這些可隨車主喜好展現不同風格的視覺系小車能為街頭帶來更多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