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久等了,不說原因了,反正此貼耽誤的原因種種。 直接進入正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升級頭燈的經驗和知識。 首先和大家說說我換燈的選擇: 1、總成:原廠頭等總成基礎上改裝升級; 2、透鏡:海拉二代透鏡; 3、燈源:雪萊特5000K氙氣燈源; 4、施工時間:2個工作日。 其次和大家說說升級氙燈的施工步驟、用料特點和基礎知識: 1、先說說頭燈總成的改裝,目前市面上有兩種方式升級頭燈總成,一是原廠車燈總成基礎上改裝;二是整體更換總成。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在原廠總成上改裝的優(yōu)點:原廠頭燈總成質量過硬,只要改裝施工得當整體升級質量較好;缺點:視覺變化不大,可能會損失部分頭燈功能(通過下面的圖片和大家詳細說明)。整體更換總成的優(yōu)點:視覺變化較大;缺點:非原廠配件總體質量和耐用性較差。 2、透鏡,目前主流兩派透鏡,日系和德系。日系特點:近光能力比較突出,遠光較差,近光時光線控制的較均勻,且分布廣泛;德系主要以海拉品牌為主(目前德系高端車型及部分日系高端車型配備),其特點遠近光能力適中,綜合能力較強,較日系遠光能力更為突出。其中海拉透鏡分為海拉一代和海拉二代,海拉一代透鏡光線的漫反射比較直接,導致頭燈射出光線對比度“生硬”;海拉二代透鏡在一代基礎上有所改進,增加蜂窩式的球鏡設計,使光線射出柔和。因此,目前海拉二代透鏡成為高端改裝主流,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有較多的交貨及次品冒充海拉透鏡。(注:以上透鏡僅針對目前市面上普及的中低端透鏡而言,高端的日系、德系透鏡就應另相別論從新比較了,這正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所在。) 3、光源:車友更多關注的是光源的色溫,6000K是純白(日光),小于6000K向黃色光區(qū)靠近,大于6000K向紫色光區(qū)靠近。目前德系高端車原廠氙燈色溫配備標準均在4000K一下,甚至更低。色溫越高其光線的船頭能力越差,越低能力越強越遠。目前很多車主的升級誤區(qū)在于高色溫,雖然這樣視覺看亮度高,但是在遇到雨雪天頭燈就成了擺設。因此,建議車友在升級氙燈是的光源色溫控制在4000K-5000K之間較為折中。 另外,光源的壽命問題,目前國產氙燈品牌眾多價格很低,但是光源的衰減期很快,幾百元內的氙燈基本在半年左右亮度會降低一半。而像飛利浦、FK、雪萊特等價格較高的光源,其壽命是國產氙燈的幾倍甚至更高,但是價格也都在千元以上,甚至在兩千元以上。為了日后更換光源的麻煩,還是建議車友選擇價格較高的光源。 4、施工時間的問題,不用說原廠總成基礎上改裝的施工時間較長,兩個專業(yè)人員基本在兩天,如果施工時間一天左右,那車友要注意施工質量了。整體更換總成當然立竿見影了。 下面就進入我的車燈升級的圖片講解,同時和各位分享更多的知識......多圖和大家分享完工后的總成。 ![]() 完工后的夜景。 切線,這里不得不繼續(xù)和大家絮叨一下,有的車友把近光調整的很高,以至造成近光快成了遠光。甚者有的車型在不加透鏡的前提下直接換氙燈光源,尤其是想雨燕、QQ這樣總成仰角很高的車型,直接加氙燈不但自身車輛的聚光效果極差,浪費很多光線,而且會對對方來車造成很大的危害。這種現(xiàn)象在近郊出現(xiàn)的很多。 ![]() 展示一下手工改造的馬自達6的LED尾燈。LED燈珠的使用壽命遠高于普通的鹵素燈泡,使用合理質量過硬的話,基本伴隨車輛終生。 ![]()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日系和德系透鏡的區(qū)別。 上圖是海拉二代透鏡的效果,光線均勻柔和。 ![]() 下圖是日系透鏡的效果,明顯看出來光線均勻度不夠,而且遠光的聚光能力較弱。 ![]() 施工環(huán)境和工藝是我不得不說的,目前很多在原燈總成升級的施工都為手工完成,精密度和密封性均達不到如下機床配合專業(yè)磨具的施工水準。 原廠總成的原貌。 ![]() 由于施工存有對總成表面?zhèn)Φ娘L險,因此專業(yè)的改裝施工都會對總成加以有效的保護。 ![]() 總成打開后的燈碗。 ![]() 開槽后的燈碗,這里要重點說明的是,透鏡如同眼睛的光軸,需要精確施工,這也就是為什么之前和大家所說的機床配合磨具施工的必要性了。 ![]() 分離后的原廠總成。 ![]() ![]() 真正的施工工序非常復雜,而且密封的用料也極其關鍵。 透鏡的結構。 ![]() ![]()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好馬配好鞍的道理,好的氙燈一定要有與其匹配合理的整流器和輸送大線。此處,建議大家選擇與光源通品牌和檔次的整流器和大線,但是這點在選擇品牌燈源時您有不必擔心了,廠家已經合理搭配了。 完工后的總成。 ![]() ![]() 聲明: 本文系搜集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及所發(fā)網(wǎng)站所有,如果本站(玩改車)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及時告知,本站會即刻處理. |
GMT+8, 2025-5-8 06:52 , Processed in 0.028906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