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車是Civic 8代、Swift、Yaris、Focus、Mazda 3、Fortis或Fit,在過去改裝進排氣系統(tǒng)時,例如更換附有香菇頭的進氣系統(tǒng)或換裝全段排氣管等,是否曾經(jīng)遇到改裝完后的動力表現(xiàn),反而不如原廠的性能,且不單只有前段無力,連高轉速時的加速力道也無法完全發(fā)揮出來的情況呢?這也是目前所有新車所面臨到的改裝瓶頸,之所以會如此我們先從最根本的問題-新舊車款供油監(jiān)理系統(tǒng)的差異說起。
新車款為了達到更高的省油性與高效率的發(fā)動機出力反應,對于油料與點火時間的控制需更加精確,如此才能讓每一滴汽油發(fā)揮出最大效應,為達成此目的,必須從主動監(jiān)控車輛燃燒狀況做起,而這點是舊世代車款寬松的油料控制方式中所辦不到的事情,因此才會有A/F Sensor與O2 Sensor雙軌共同偵測燃燒狀況的模式出現(xiàn),也因為這兩顆Sensor的偵測準確度,對于排氣管徑加粗后的廢氣流速變化相當敏感,因此改裝方向一旦錯誤,例如:過度加粗管徑、廢除O2 Sensor功能、拔除觸媒轉換器等,馬力表現(xiàn)可沒有過去「低轉沒力、高轉狂暴」的效果,而是一路軟到底,甚至出現(xiàn)故障燈偶而亮起的困擾問題。
除了排氣系統(tǒng)加入主動偵測功能外,進氣系統(tǒng)也有所長進,特別「強化」進氣溫度感應與大氣壓力感知功能,讓行車電腦對于進氣量的掌握,除透過Air Flow/Map的電壓變化進行判讀外,還可藉由大氣壓力感知器的補正,以提供較為正確的供油量,也就因為對于溫度與壓力差異變得更加敏感,因此如果您改裝的進氣系統(tǒng)是直接朝發(fā)動機室高溫吸氣的話,那產(chǎn)生的效果絕對是有限的,那該如何強化進排氣系統(tǒng)才能獲得最佳的改裝效果呢?我們先從排氣管的改造談起。
排氣系統(tǒng)的改造方向其實與過去沒有不同,都是朝向提高順暢度,減少排壓堆積的方向強化,不過差別就在于不可忽視A/F Sensor與O2 Sensor的存在,也就是在改造過程不可因外在因素而影響到其判讀的準確度,甚至令其偵測到超過原廠容許的范圍值,這樣的改裝效果就無法彰顯出來。而要達成此目的,需遵循下列三個原則來改造:排氣管不能太粗、不能不裝觸媒轉換器及Sensor訊號要控制。
大家都知道原廠自動擋車改排氣管時,管徑不可太粗否則低速會很沒力,這樣的物理原則在新車上依然存在,且太粗的管徑在此還會出現(xiàn)A/F Sensor偵測容易失準的問題,因此要新世代車款暢通排氣系統(tǒng),不應從加大排氣管徑做起,而是須從減少排氣阻礙開始,也就是適當減少觸媒與尾段所造成的回壓,不過不能不裝觸媒,但可以孔隙較大的高流量物品取代原廠品,例如200目的賽車觸媒,以避免故障燈亮起,因此許多有經(jīng)驗的店家都會改用高流量賽車觸媒,來兼顧環(huán)保與排氣順暢度。此外,站在車輛運作的立場來看,還是落實O2 Sensor的安裝較可獲得省油的功效,不裝或不讓它去偵測廢氣,很容易使發(fā)動機供油量失準,尤其在市區(qū)走行的環(huán)境更加明顯,因此還是落實O2 Sensor的安裝較為妥當,但可透過改裝電腦的修正,來避免電腦燈亮起。
強化進氣系統(tǒng)的目的,在于提高進氣效率,使發(fā)動機獲得充足的空氣與密度更高的含氧量,配合足夠的燃油來壓榨出更高的動力輸出,而這也是不變的進氣系統(tǒng)改造方向,為達此目的可以從「提高進氣順暢度」、「強化進氣管路隔熱材質」與「控制進氣管徑」三方向做起。 前者可透過改裝香菇頭或高流量空氣濾芯來達成,但吸氣口位置盡量朝向車頭方向,以避免吸到發(fā)動機室內(nèi)的高熱氣體。此外,進氣管路本身的材質是否具有「隔熱效果」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最好的材質是碳纖維或塑料制品,應該避免采用金屬制管路(渦輪發(fā)動機高壓進氣條件不得已可使用) ,因為金屬管路很容易吸收發(fā)動機室內(nèi)的高溫,并提高進氣溫度,發(fā)動機出力自然就會下降。 最后,進氣管路可以在改裝時一并加粗嗎?答案是可以,但原廠車不可超過3mm。過粗的管路容易使發(fā)動機低速時進氣量不足,有點像小吸管比珍珠奶茶吸管好吸的道理一樣,過粗的管路發(fā)動機反倒容易減緩低速時的進氣速度,且有些采Air Flow設計的發(fā)動機,是無法加粗進氣管路,因此除非是真的希望能強化高轉速時的動力表現(xiàn),否則透過上述提到改造原則,即使不加粗進氣管徑也可獲得不錯的馬力提升效果。
|
GMT+8, 2025-5-2 06:43 , Processed in 0.024522 second(s), 25 queries .